IMG_4062.jpg

 

 

在泰國的時候,跟泰國朋友提到想去某個bar走走,泰國朋友是這樣說的:「really? a lot of locals there!」 嗯?在泰國不哪個地方都是當地人嗎?不過朋友這句話其實還有別的意思。

 

提到泰國,不少人第一個目的地就是曼谷,不過其實曼谷和泰國不能說是同個概念,就像世界各國首都或大城市一樣,多半有點「天龍人」心態,如同台北人、紐約客、東京人一般。因此朋友跟我說那個地方都是當地人時,他的下一句話是:「they are black,and from county.」用歧視來定義或許不太正確,不如說是,我朋友(曼谷人、白、中產)並不認為自己跟他們是同一群人。

 

IMG_4274.jpg

 

 

 

 

為何曼谷人會有這樣的認知呢?其實從台灣人熟悉的「紅衫軍事件」就可略知一二,提到泰國政治,不少台灣人只對「塔克辛」、「盈拉」的政變事件有印象,可能會誤以為是總理貪污的關係,但其實背後牽涉王室、軍方,還有各種歷史因素,原因非常複雜,若是要歸納最大原因,應該就是階級鬥爭了。

 

塔克辛政權是泰國民主化以來,第一個泰國政治強人,在塔克辛之前,泰國的政治一直被權貴把持,貧民多數對政治冷感,雖然塔克辛本身也是權貴,但他非常聰明,他讓廣大的農村、中低階層相信,只要透過選舉,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,透過選舉,你就有機會選出能改變你命運的政府,他讓中下階層出門投票,因此在鄉村人口佔多數的泰國,塔克辛所屬的政黨可說是戰無不勝,一黨獨大的局面。

 

但是塔克辛政權的一黨獨大,還有對中下階層撒錢式的討好,引來皇室的擔憂,還有中產、商人階級的害怕,因此整個泰國分裂成擁護塔克辛的紅衫軍(鄉村、中下階層)及反對塔克辛的黃衫軍(曼谷、資產階級)兩派。黃衫軍聯合軍方將塔克辛鬥下來,不過接下來的選舉,塔克辛的魁儡妹妹盈拉,依舊在選擇中大勝,這下反對塔克辛的一派更絕了,他們發現再怎麼選,都選不贏塔克辛背後廣大的農村選民支持,於是他們乾脆否認選舉。

 

 

IMG_0738.jpg

 

 

我的泰國朋友是這麼說的: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選舉,他們會做出錯誤的選擇。」但我則是說:「不,要避免選錯人,你們該做的是讓每個人民都有獲得教育的機會。」(用不對的英文法說的,就用中文寫出來好了)泰國集中在曼谷的中產階級認為鄉村、和塔克辛奪取了他們的錢(既得利益),既得利益和中下階層的戰爭在各國都有,台灣現在依然也還有,不過鬧到不承認民主選舉,也是在國際民主史上記上了一筆。

 

台灣和泰國的民主其實發展了差不多長的時間,但是泰國的政治至今依舊是非常混亂,不少人很愛說「台灣就是太自由了」,但是台灣至今已經能有三次和平政黨輪替,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民主了。雖然台灣依舊有統獨、族群等複雜問題,但是相比泰國的階級、皇室、軍方等複雜因素,台灣民主的問題可能還沒那麼大。

 

除了在政經地位的不對等之外,曼谷和鄉村人更有許多歷史上造成的鴻溝,雖然我們經常戲謔地稱台北人是「天龍人」,在我看來,曼谷人才是真正天龍中的天龍人。紅衫軍事件就是泰國歷史上積累多年以來的一次大爆發,雖然至今無解,但是起碼這個問題開始被搬到檯面,願意開始面對,總比不理會的好。在旅遊時,我們很難去體會這些差異,不過一旦真正開始願意跟當地人深聊,會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嚴重的問題,看看泰國,想想台灣,旅行能教我們的事,真的不只走馬看花而已。

下篇再聊聊我看到的另外一種泰國。

 

註:因為我認識的泰國人還不多,樣本數有限,若有其他想法,歡迎討論。

arrow
arrow

    Angus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